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samuelhuang0722/1380745059-3868240372.jpg)
圖片來源:南方快報
年節是臺灣人的三大節慶中最重要者
不少臺灣人還像以往農業社會一般只有在年節期間才能喘口氣
但過年前卻也常是最忙碌的時刻
- 忙著將手邊工作做個了結、忙著籌辦年貨及送禮、忙著準備過年等等
離鄉在外的人趕著返鄉,許久不見的親朋好友常常也只有在這種場合才能見上一面(或者不得不見上一面XD)
從自己懂事起算,已經過了二十多次過年
小時候越接近過年越感到興奮,喜歡過年時熱熱鬧鬧、齊聚一堂、穿新衣、領紅包、全家出遊……等等
長大了這種興奮的感覺不但越來越淡薄
有時還討厭這樣的年節,寧願來個長假,好歹不用走到哪裡都是塞塞塞
過年更讓人受不了的一點是:年節歌曲
當你走進一家高級餐廳,正準備坐下來大快朵頤一頓時,重複不斷的年節歌曲會讓妳食慾全失,接近抓狂
這時無論服務生態度多麼和善,在恐怖的歌曲陪襯下,你也會覺得他們面目可憎
過年期間還有一些奇怪的活動
譬如說:「搶頭香」
當然我不否認「搶頭香」這種活動具有某種意義,也就是讓「搶頭香」這個詞不至於在現實生活中少了對應
然而衝破廟門,一看到香爐就把柱香亂丟亂射,對神明的尊敬在哪裡說真的我看不出來
圖片來源:TVBS
為了搶頭香,竟然把廟門也衝壞掉
另外一種跟搶頭香很類似的活動,就是領總統的紅包
據說這種活動是從李登輝當總統時開始的,起初李總統也只是在他的出生地三芝發放紅包
基本上是出於一種回饋鄉里的想法
乃至之後的陳水扁總統,也主要是在官田老家發放紅包
到了馬英九當總統時,由於他是外省人,一下子說他是新臺灣人,一下子又說他是艋舺人
後來發現苗栗有客家莊姓馬,乾脆說他自己是客家人(半路認老父?),於是開始在苗栗發紅包
但又擔心為數眾多的馬迷無法一一領到紅包,以致於影響到未來一年拼經濟的士氣
於是大舉增加發放數量,並在各地發放紅包
導致領到總統紅包並不是很困難的一件事
偏偏有人就是一定要排個三天三夜,第一個領到總統紅包
圖片來源:聯合新聞網
年節期間的一個特點是各大風景區擠滿了人潮
說真的,在年節期間到風景區旅遊,一點品質也沒有
光是路程就花了大半時間,抵達各景點之後,頂多也只能蜻蜓點水地下車走走
加上許多臺灣民眾習性不佳,當人潮散去,留下大量垃圾,讓人不禁為這些美麗的景色默哀
另外,每一年的過年,電影總要報導今年是什麼金虎年或者什麼X豬年
記得有一年是什麼木豬年,說會災難一大堆的樣子,後來也沒聽說多差
今年是什麼金虎年,扯到「金」,愛錢如命的臺灣人可就興奮了,覺得今年一定會賺大錢的樣子
同時某些報章雜誌也開始刊登一些流年的東西
譬如說金虎年,屬龍的怎麼樣,屬猴的又怎麼樣
這些東西通常都寫得十分抽象,你也很難去說他們錯
對於這些無從驗證的東西,臺灣人也是看得非常高興
同樣令人無法理解的是紅色
臺灣人覺得紅色代表喜氣,於是遇到過年就一定要到處都是紅色
春聯是紅色,各種裝飾品也都以紅色為主,要不然就是搭配金色,連女性內衣也要主打紅色
搞得到處都是紅色金色,簡直像在強暴自己的視覺
幸好這幾年無論是在公共設施或是商業場所,已經有減緩的趨向
代表臺灣人的美感某程度上還是有進步的
臺灣人嗜賭如命,有人說臺灣人部分祖先是渡海來台,所以有冒險犯難的精神
不過與其這麼講,不如說臺灣人有高度的投機性格還比較貼切
以往每到過年,鄉下的廟前竟然擠滿賭博的民眾,而警察似乎也十分體貼地不會去取締
所謂過年返鄉,不少家庭幾乎是用打牌來排遣大多數的時光,似乎除了打麻將之外再也沒有什麼有意義的活動
因為無眠無日連續數天打麻將導致中風甚至蒙主寵召的案例,每年過年一定要在新聞版面上演個幾次
臺灣人過年時的怪象不少
就像平日的臺灣一樣,是用正常人的思維無法理解的